錳礦期貨價格的上漲對2502合約的影響較小
庫存水平高企
當前,硅錳的庫存水平依然處于高位,主要受到市場需求波動的制約。盡管在 24 年三四月份,硅錳當前的利潤狀態。
合約影響
關于合約的影響,錳礦價格的上漲對 2502 合約的影響較小。由于前期硅錳廠的冶煉成本較低,而 02 合約面臨交割,因此市場波動不會太大。另一方面,03 合約處于困境之中。冶煉成本的逐漸增加與錳礦矛盾未解,但盤面價格特別低,現貨成交價也相對較低。由于 03 合約的倉單水平較高,這給價格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市場展望
總體來看,短期內我們維持偏空的判斷。價格的主要矛盾將回歸到硅錳的供需關系上。短期內,我們可以關注價格反彈后的交易機會。

伊朗核問題對中國油價的影響分析 2007年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問題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并要求伊朗立即執行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通過的有關決議。 但伊朗表示不服從安理會的新決議。 隨即,美英等國的航母在海灣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一時間,海灣地區山雨欲來風滿樓。 受此影響,周一國際油價走出今年新高。 不過國際油價的上漲,短期內對國內油價的影響并不顯著。 一、伊朗核問題再出波瀾、美伊戰爭一觸即發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伊朗核問題新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并要求伊朗立即執行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通過的有關決議,同時強調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 但當天,伊朗外長穆塔基在聯合國表示,對伊朗的制裁是聯合國中一小撮成員國編排的“非法”且“無理的措施”。 25日,伊朗政府宣布,為了回應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伊朗政府決定部分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關系,直到伊朗核問題由安理會重新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內進行解決。 當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也表示: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的新決議是非法的,伊朗的核計劃不會因為該決議而停止。 而就在23日,英國媒體傳出消息稱:3月23日在波斯灣有爭議水域遭伊朗革命衛隊扣押的15名英國士兵將在伊朗被以間諜罪起訴。 伊朗此舉的目的是想用這些人交換今年早些時候遭逮捕的5名伊朗革命衛隊成員。 消息傳出后,駐海灣地區的美英軍基地和海灣多個國家的軍隊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這包括沙特武裝部隊三軍和以色列的海空軍作戰部隊。 更令人感到緊張的是,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于21日悄然抵達海灣,與美國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會合,并在阿拉伯海舉行大規模演習。 與“戴高樂”號航母同行的還有法國第473特遣隊。 “戴高樂”航母的抵達,使得在海灣地區內對伊朗能實施打擊的航母力量增至四個,另外兩個航母戰斗群分別是“艾森豪威爾”號和“拳師”號。 在海上力量明顯增強的同時,駐海灣地區的美軍地面部隊總人數也將增至17萬,幾乎與伊拉克戰爭開戰前持平。 27日,“艾森豪威爾”號和“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戰斗群、100多架戰機和1萬多名官兵拉開了美國海軍在海灣地區軍事演習的序幕。 這是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在這一地區開展的最大規模軍事演習。 美國戰艦更是停靠在距離伊朗海岸12海里(約22公里)以外地區。 而從本月22號開始,伊朗海軍在海灣水域也舉行為期一周多的演習。 伊朗國家電視臺說,戰術潛艇和攜帶導彈發射架的小型艦艇將出現在演習中。 演習將持續到3月30日,旨在證明伊朗有保衛海灣的能力。 一時間,海灣地區風云密布,戰爭一觸即發。 不過,亞博分析員認為,雖然美伊兩國劍拔弩張。 但兩個國家都不希望戰爭發生。 目前美國已經左右為難,騎虎難下,伊朗則堅持自己有使用核能的權利,短期內,美伊矛盾難以得到緩解。 二、國際原油價格走出年內新高、廉價石油時代一去不復還伊朗地緣政治因素,一時間成為油價上漲的助推器,數天之內即把油價從56美元拉高至63美元。 本周一,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高升至63.40美元/桶,創出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1.23美元,收于64.41美元。 而此前受全球暖冬影響,各界人士普遍看空原油需求,油價于今年初曾一度跌至谷底,1月19日盤中觸及50.40美元每桶的低點,創下近19個月新低。 此后50美元整數關口處產生了強勁的支撐效果,油價止跌企穩開始反彈,并于6月初升至62.49美元,反彈幅度接近24%。 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之間,國際原油期貨似乎已經擺脫了年初的低迷,價格逐步攀升至年內新高。 但對于國際原油價格的后期走勢,考慮到美伊矛盾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再加會有颶風襲擊、需求增加等因素可能的影響,廉價石油時代不會再出現。 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譚雅玲更是認為,近年來,全年石油價格平均水平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 在這一主線下,預計2007年平均價格將達到65至68美元,第四季度國際石油價格或許將達到80美元的水平。 三、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暫無太大影響受國際油價高漲,去年國內成品油價的多次上調。 如今國際油價再次走高,短期難以回落,那么會否再次促使國內上調成品油價格呢?亞博分析員認為,和去年國內成品油市場格局相比,今年國內市場格局發生了幾個深刻的變化,短期內,國際油價的上漲對國內油價的影響并不是太顯著。 首先,國內成品油定價體制發生變化,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采用原油+成本定價體系。 新機制不再依據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加權平均值,而改之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的平均值為基準,再加上煉油成本和適當的利潤空間以及國內關稅、成品油流通費等,共同形成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 同時,新方案將國際原油價格設置成幾個價格浮動區間,以50美元作為中間界限,即市場可承受范圍內,實現與國際市場三大原油價格的聯動。 采用新的成品油定價體制,國家的原意是實現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掛鉤,推進成品油的市場化改革。 但由于之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只上調,不下調,而且目前的國內油價就是在去年國際油價達到最高點時上調的,此后一直沒有下調,所以,此次即便國際油價長期保持在65美元左右,對國內的油價影響也不會太大。 其次,我國戰略油儲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抵御國際油價劇烈變動的能力得到提升。 從2003年開始,中國開始在大連、黃島、鎮海、岱山四個沿海地區建設戰略石油儲備基地。 去年下半年,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下跌,中國加快戰略油儲建設。 2006年12月份,中國戰略油儲新增注油1240萬桶,與11月份相比增加了50%以上。 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商--中石化在鎮海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原油儲備已經增長到了2000萬桶,與之前的一個月相比增長了一倍。 按照這一速度,鎮海油儲目前己基本注滿。 22日,業內傳出消息稱,中國高層官員表示,中國已開始向位于浙江舟山的第二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注油。 第三、煉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品油產銷布局得到改善。 在20日舉行的“2007中國石油貿易峰會”上獲悉, 2006年底,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較上年增長6.3%,約達3.5億噸,穩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量達到3.07億噸,四大類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產量達到1.88億噸。 2006-2012年我國裝置能力將增長約1億噸,主要新建裝置集中于華東、華南、西南地區。 這將有利于改變中國北油南下和西油東調的區域供求不平衡的問題,改善成品油產銷布局。 而去年夏季,出現大面積油荒的廣東省,23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成品油供應穩定,且油價有可能再降,不會像去年一樣出現“油荒”。 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對今年廣東一、二季度的石油市場做了分析,認為成品油供應穩定。 去年“油荒”的重要原因是當時調價消息盛傳,導致終端用戶和中間商大量“囤油”。 今年第一季度,廣東全省成品油消費量近500萬噸,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緩。 進入第二季度后,各行各業的生產、農業春耕和夏天導致的汽車空調用油量將增大,預計全省成品油需求量可達到520萬噸。 但由于中石化去年投產的年產量800萬噸的海南煉油廠能有效補充廣東供應,因此,預計廣東今年夏天不會出現“油荒”。 正是基于這些理由,我們認為,國際油價短期對國內油價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限的。 而由伊朗核問題帶來的海灣地區的緊張局面,是拉動國際油價高漲的主因,但由于美伊雙方互不相讓,但又都不真的發動一場戰爭,因此,國際油價短期保持在高位盤旋,廉價石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