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未來期貨禽蛋價格的跌幅將趨于平穩
本文目錄導航:
- 什么是現貨市場
- 關于廣東對外貿易的信息資料
- 現貨和股指期貨有關聯嗎
什么是現貨市場
現貨市場是指對與期貨、期權和互換等衍生工具市場相對的市場的一個統稱。 現貨市場交易的貨幣、債券或股票是衍生工具的標的資產(underlying instruments)。 在外匯和債券市場,現貨市場指期限為12個月左右的債務工具(如票據、債券、銀行承兌匯票)的交易。 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區別期貨是相對現貨而言的。 他們的交割方式不同。 現貨是現錢現貨,期貨是合同交易,也就是合同的相互轉讓。 期貨的交割是有期限的,在到期以前是合同交易,而到期日卻是要兌現合同進行現貨交割的。 所以,期貨的大戶機構往往是現貨和期貨都做的,既可以套期保值也可以價格投機。 普通投資人往往不能做到期的交割,只好是純粹投機,而商品的投機價值往往和現貨走勢以及商品的期限等因素有關。 現貨交易優點避免人為作假導致的高風險;省去了不少談判、訂立合同、資金結算、運貨、銷售等麻煩,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資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經濟效益自然提高。 同時還省去了應酬工商、稅務、質檢等諸多事項。 現貨交易的交易制度和如何投資 吸收了雙向交易先買后賣,先賣后買及T+0即一天之內可以進行多次交易的方式,漲跌均可做投資。 對于現貨投資,首先,要選對品種,一般較為活躍的為主或后市有穩定供求關系的。 其次就是不懂行的和夢想暴利者不建議參與,有可能你起步是掙錢的,但是那是你的運氣錢,而這個是遲早要用完的,所以投資任何行業或品種最好你能全面分析后再去操作不建議賭博!現貨交易的套利投資商現貨交易市場上市的交易品種在現貨市場中較大的價格波動幅度,完善的交易機制有利于投機者靈活買賣、風險控制,充分博取價格波動中的差價,從而獲得巨額的投資回報。 現貨交易的交易形式自由報價,公開集中競價,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電腦交易系統自動撮合 成交;成交前,客戶可以隨時撤消指令。 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弄清了這些聯系,才能不打無準備之仗。 首先,來看看股指期貨對現貨股票市場的影響:一、現貨指數成分股的價格波動和成交量都相應增大。 股指期貨的套保和期現套利策略都需要構建現貨股票組合,并且該股票組合走勢必須與現貨股票指數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由滬深300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指數成分股中大盤藍籌股所占權重較高,因此,在構建股票組合時大盤藍籌股將成為機構重點持倉對象。 由此推斷,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大盤藍籌股的價格和成交量的波動都會明顯增加。 二、價值投資將成為市場主要的投資理念。 股指期貨推出后,投資者可利用股指期貨套保來對沖其股票組合的系統性風險。 這樣,投資者就可以放心持有現貨股票,不會因為現貨股票市場的短期調整而拋售股票。 股票持倉時間的延長將使投資者更多地關注具有高成長性和業績優良的股票,從而使價值投資理念成為市場的投資主流。 三、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將影響現貨市場。 股指期貨價格在到期日必須和現貨指數價格趨同一致,因此,其最后結算價是由現貨指數按一定方法計算所得。 股指期貨的這種結算方式會使現貨指數成分股的價格和成交量在到期日產生劇烈波動,其波動程度將取決于股指期貨最后結算價的計算方法和標的指數成分股構成的復雜程度。 由于滬深300股指期貨成分股較多,并且最后結算價結算時間較長,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將會較小。 即便A股市場出現了到期日暴漲或暴跌效應,投資者也不必恐慌,應以不變應萬變。 到期日過后股指又會趨于平穩。 四、股指期貨將助漲助跌現貨股指。 股指期貨價格通過套期保值策略和期現套利策略向現貨指數傳遞漲跌。 當股票市場整體下跌時,投資者就會賣出股指期貨套保,從而使股指期貨下跌速度快于股票指數。 當兩者之間價差超過無套利區間時,期現套利盤就會買入股指期貨并同時賣出股票,股票的拋單又引發股票指數加速下跌。 這種期現市場的價格傳遞就是股指期貨價格助跌股票指數的根本原因,而程序化交易又將這種價格傳遞速度顯著提高,從而使股指期貨成為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反之,股指期貨也會通過價格傳遞來助漲現貨指數。 由此可以看出,股指期貨推出前對股市的影響顯而易見,而推出后股票市場的走向將取決于市場系統性風險的高低。 如果股市系統性風險過高,股指期貨將助跌現貨指數;如果股市系統性風險較小,在中國經濟和股市長期向好的背景下,股指期貨將助漲現貨指數。 通俗地講就是熊市助跌,牛市助漲。 其次,來看股指期貨對現貨股票市場的沖擊:一、平抑股票市場泡沫。 推出股指期貨的意圖不外乎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尤其是給基金為主的機構們提供一個套期保值的工具,從而緩解目前的單向做多心理,平抑越積越大的市場泡沫和由此導致的風險。 二、股指期貨是一把雙刃劍。 推出股指期貨是完善市場交易機制的必經之路,但股指期貨推出的作用其實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可以稱之為雙刃劍,即股指期貨既可以作為投資者套期保值的工具,同時也可以成為投機者們瘋狂的投機工具。 三、股指期貨可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 由于股指期貨有做空機制,可規避股市下跌的系統性風險。 如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高盛做空美國股指期貨成為大贏家。 高盛首席財務官薩拉·史密斯曾公開表示,在2007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貸款市場上保持凈空頭部位,因而從抵押貸款市場的熊市中獲利。 總體上看,股指期貨一方面提供了做空機制,改變了A股市場單邊市的不合理狀況。 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杠桿效應,也很容易成為投機者操控的目標。 近代金融史上多個著名的事件大多和股指期貨有密切關系。 因此,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一定要弄懂了才做。
關于廣東對外貿易的信息資料

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2008-04-10 08:42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新華網廣州4月10日電2007年,廣東出口總額3692.46億美元,外貿出口依存度92.2%,對外貿易是促進廣東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但廣東現階段出口貿易模式尤其是能源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加劇了廣東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的矛盾。 廣東省統計局分析認為,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 (一)能源生產和消費缺口大,依靠能源省外調入和進口風險高由于煤炭生產行業的整體退出和原油產量的下降,近年來廣東能源生產總量呈遞減趨勢,使原有的能源緊缺狀況加劇。 2006年,廣東一次能源的生產總量為4160.3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1%,能源消費總量.22萬噸標準煤,增長11.2%,能源缺口高達.85萬噸標準煤。 為緩解廣東能源緊缺狀況,從外省調入.80萬噸標準煤,從國外進口5038.1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分別增長27.3%和9.8%。 通過省外調入或進口雖可彌補省內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場、價格風險和運輸制約等問題,尤其是近期國內外能源價格屢創新高,廣東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和風險逐步加大,出口企業成本明顯增加,能源短缺將成為困擾廣東對外經濟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 (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高企,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依賴性強廣東經濟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工業占據經濟增長的主要地位,但在工業化還未達到相當發達程度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資源作為代價,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會隨之提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上升速度很快,1990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35,2000增至0.71,2005年高達1.22,2006年隨著節能措施效應顯現有所回落,降至0.77。 九五至十五時期,廣東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總體上呈快速走高趨勢,表明廣東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 對外貿易在廣東經濟總量中占據了重要份額,其出口產品主要是工業產品,而在各個行業中,工業的能源消耗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因此,廣東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強。 (三)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使節能壓力加大廣東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能源消費大幅上升,2006年廣東工業能源消費.5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4%,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 工業制成品在廣東出口貿易中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主要以機電產品為主,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2532.5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8.6%;耗能低的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技術和光電技術等高新技術產品所占份額偏小,出口額1283.4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4.8%。 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機電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使節能壓力進一步加大。 廣東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的比較出口能耗排名順序與產值單耗基本一致。 2005年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出口交貨值之和占出口交貨值總量的百分比只有8.5%,2006年降至7.7%,但是能耗百分比卻占到40%以上,屬于高能耗的行業,除個別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產值單耗都在0.40以上,高于2006年所有工業產值單耗0.27的水平。 在這10個高能耗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紡織業這三個行業出口總量排名前16位,其中出口數額較大的紡織業的產值單耗較高,并且其比較出口能耗略有反彈。 (四)出口企業技術水平偏低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322.22億美元,私營企業出口651.64億美元,兩者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80.5%。 外商投資企業中以港資企業為主,但港資企業普遍具有企業規模小、缺乏長遠規劃、污染嚴重、技術含量低、耗能和耗資源較多等特點。 此外,眾多私營企業,管理技術、工藝技術水平創新、節能技術和理念更是有待提高。 2008年廣東經濟展望來源:中國網 作者:蒙衛華發布時間:2008.03.12一 2007廣東經濟運行態勢2007年以來,廣東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消費和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進出口增速回落。 總體而言,廣東經濟呈現出下述運行特征。 (一)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進程加強,支柱產業升級加速前三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291.84億元,同比增長18.3%。 其中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651.49億元,同比增長19.3%,增速比輕工業快2.6個百分點。 輕重工業比重由2004年的43.9∶56.1發展為39.2∶60.8,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進程進一步加強。 九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和石油化學三大新興產業比重由2004年的67.43%上升到2007年前8個月的74.36%,對全省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接近40%,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和建筑材料三大傳統產業比重同期由22.25%下降至21.8%,森工造紙、醫藥和汽車及摩托車三大潛力行業比重同期由10.32%提高到11.97%。 前三季度,汽車及摩托車、電子信息、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其他產業的增長速度。 九大支柱產業的結構演變體現了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變步伐加快。 (二)投資增幅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活躍2007年廣東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出現了新變化。 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明顯加速,直接帶動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回升,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43.56億元,同比增長19.2%,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 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1616.42億元,同比增長37.5%,和2006年同期相比增速幾乎出現翻倍增長。 二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投資銳減。 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商品房供需矛盾緊張刺激了開發商的投資沖動。 前三季度廣東商品房竣工面積2213萬平方米,同比僅增長1.52%,其中住宅增長0.11%。 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399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10%,其中住宅增長25.51%。 銷售面積遠超過竣工面積,供需緊張局面直接導致商品房和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9.84%和24.32%,進一步刺激了開發商的投資沖動。 二是外資涌入加劇了投資活動。 前8個月,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63億美元,增速達205.6%。 同期到位外資63.15億元,增長98.4%,增幅遠高于其他來源的資金。 (三)社會消費保持高位增長,結構性通貨膨脹范圍擴大前三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7.02億元,同比增長16.1%,運行于近年來的最高位。 縣和縣以下消費分別增長17.4%和16.4%,高出市級消費1.4和0.4個百分點,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東西兩翼和山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也要快于珠三角地區的增長速度。 從消費結構上,廣東消費支出實現由衣、食、住等基本消費向娛樂、服務和交通通訊等享受型消費的轉變。 近三年,城鎮消費支出結構基本保持穩定,農村消費支出結構呈現可喜變化:食品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48.26%下降到2007年前8個月的46.19%,居住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14.3%下降到2007年前8個月的5.41%,交通通訊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前8個月的15.28%,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衣著等消費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農村消費需求層次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別。 前三季度,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累積上漲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2.8%,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24%。 價格上漲從消費價格向工業價格、從原材料價格向出廠價格傳遞的趨勢逐步顯現。 消費價格上漲方面,糧食、肉禽蛋及其制品仍然是推動CPI指數不斷攀高的主要因素,但是非食品價格、服務類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上漲,食品漲價帶來的比價效應開始顯現。 不過,廣東消費價格上漲幅度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高于北京和上海。 (四)外部環境趨于嚴峻,外貿增速回落2007年以來,廣東對外貿易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單月進出口增速均呈現高位回落態勢。 前三季度,全省出口總額2648.7億美元,同比增長24.2%,比2006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落后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進口總額19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7.7%,比2006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落后全國1.4個百分點。 實現貿易順差734.2億元,同比增長45.0%,比2006年同期下降22.2個百分點,對全國貿易順差貢獻度下降至39.5%。 廣東外向型經濟特征決定了其經濟發展不僅受到國家外貿政策調控的影響,同時更易遭受外部經濟體的沖擊。 2007年以來,作為廣東主要出口市場的美國和歐盟,經濟增長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特別是美國房地產市場衰退和次級債危機對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回調幅度最大。 主要出口市場的經濟增長放慢直接導致了廣東出口的增速放慢,2007年前8個月,廣東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分別從2006年的18.72%和42.50%下降到了11.93%和28.76%。 (五)居民儲蓄存款持續分流,信貸投放增長較快9月末,廣東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億元,同比增長13.62%。 前三季度新增存款4513億元,同比多增571億元。 第三季度新增1282億元,同比僅多增108億元,9月份更是出現了同比少增情況。 9月末,企事業單位本外幣存款余額億元,同比增長24.0%,新增存款2528億元,同比多增1583億元。 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億元,同比增長1.3%,同比少增2114億元,比年初減少116億元,呈現出“企業存款大幅增加、儲蓄存款持續分流”的格局。 同期,全省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存放銀行存款大幅上升,前三季度證券公司存放銀行款項新增2172億元,同比多增1718億元,其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賬戶新增1958億元,同比多增1539億元。 上述現象表明,雖然央行多次加息,但居民更看好未來資本市場的預期回報率,在財富效應驅使下,居民存款意愿繼續下降。 2007年以來,廣東信貸投放一直保持大幅增加態勢,甚至出現了淡季不淡的持續增長勢頭。 9月末,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億元,同比增長21.0%,新增貸款4509億元,同比多增2294億元。 前三季度,全省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新增2913億元,同比多增1102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新增1334億元,同比多增1133億元。 房地產相關新增貸款占全部人民幣新增中長期貸款比重達68.76%,成為拉動廣東中長期貸款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二 廣東經濟運行面臨的世界經濟環境2007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超過預期,但是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 美國經濟蘊含的各種風險不斷激發,經濟走勢明顯趨弱。 廣東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特征最為突出的省份,而且受美國經濟影響最為直接和突出。 世界經濟的前景變化特別是美國經濟的風險爆發將對廣東經濟的未來發展帶來沖擊。 (一)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廣東經濟外部風險增大廣東對外貿易占全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高達30%左右,外需已經成為廣東經濟高速增長中非常重要的拉動力量。 2007年上半年,凈出口對同期GDP的貢獻為26%,凈出口增長對同期GDP增長的增量貢獻甚至超過了60%。 廣東的對外貿易主要是加工貿易,其出口在廣東的對外貿易中具有決定性意義。 廣東的出口市場主要包括中國香港、美國、歐盟和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前三位出口市場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過了70%。 廣東出口到中國香港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為了轉口到美國和歐洲,因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前景對廣東影響最大。 2006年主要出口市場的經濟快速增長為廣東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007年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增長放緩將對廣東經濟帶來負面沖擊。 不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加速具有對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歐、日經濟增長放慢的影響。 (二)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廣東出口環境趨于嚴峻美國是廣東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考慮到轉口貿易后,廣東40%左右的出口產品都是輸往美國。 廣東出口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得美國經濟波動能夠直接影響到廣東的宏觀經濟走向。 2006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的下調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2007年第二季度雖然明顯回升,2007年全年以及2008年繼續向下調整的趨勢是確定的。 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主要有三:一是房地產市場衰退趨勢仍在繼續;二是由次級債危機導致的金融市場動蕩雖然已經暫時消退,目前還無法確定宏觀經濟遭受的真實沖擊以及判斷危機是否會再次來臨;三是目前還不清楚勞動生產率的大幅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是結構性的,多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 (三)石油等原材料價格高企,廣東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2007年以來,國際油價在波動中呈現出持續上揚趨勢。 除了在1月上旬、3月份和8月份明顯回調外,國際油價在波動中持續攀升,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上升到了目前的每桶80多美元。 特別地,每一次價格回調緊接著就出現更為迅速和更大幅度的上揚。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預測,2007年WTI原油年平均價格將達到每桶68.84美元,2008年將進一步上升到每桶73.50美元。 根據他們的預測,石油期貨價格將從2007年9月開始逐月下降,但是仍將高位運行。 事實上,石油期貨價格在9月和10月已經分別創造了每桶79.93美元和80.74美元的新高。 事實上,只要世界經濟保持穩定較高增長,特別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前景看好,世界石油需求特別是增量需求就將繼續增長。 至少在中短期內,主要由需求拉動的石油價格上漲,或者說高位運行的態勢不會改變。 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初級商品價格指數數據庫,2007年1~9月國際非燃料初級商品價格也已經上漲了7.4%。 其中,糧食價格上漲了18.2%,飲料價格上漲了5.7%,農業原料(包括木材、棉花、羊毛、橡膠和皮革)價格下降了6.4%,金屬(包括銅、鋁、鐵、錫、鎳、鋅、鉛和鈾)價格上漲了4.8%。 非燃料初級商品價格上漲雖然沒有前幾年那么迅猛,但是2007年的價格上漲是在前幾年已經達到歷史高位上的繼續上漲,因而對初級產品進口國的經濟沖擊更大,特別是在部分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出現了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壓力。 比如,中國8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至6.5%,達到十年來的最高值,遠高于中央銀行3%的預定目標。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食品價格上漲造成的。 剔除食品價格以后的通貨膨脹率在7月份僅有0.9%。 當然,這與中國政府對一些價格的行政控制,特別是對燃料和一些公共產品的價格控制有關。 2007年7月印度批發價格同比增長了4.5%,產業工人消費價格同比增長了5.6%。 廣東是一個嚴重依賴初級產品進口的省份,谷物、食用植物油、成品油以及鋼材等重要的初級產品進口占全國比重甚至高達20%~50%,而這些重要的初級產品價格在2007年繼續快速上漲。 初級產品價格,特別是食品類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給廣東帶來了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壓力。 2007年前三季度消費價格同比增長3.0%,9月同比增長5.4%。 雖然和全國相比,廣東的通貨膨脹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國際初級產品居高不下的現實壓力使得我們對未來的價格走向不容樂觀。 三 2008年廣東總體經濟走勢測算前三季度,廣東經濟保持又好又快平穩增長,內在動力明顯增強,有望在較長時期內維持較高增長水平。 預計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增長14.2%。 結合“廣東省宏觀經濟監測預測信息系統”,對2008年經濟總體走勢的測算如下。 (一)經濟景氣分析與判斷運用“廣東綜合經濟景氣指數”進行分析,2007年廣東總體經濟景氣運行呈逐步盤升態勢,景氣保持在綠燈區間運行。 從主要監測指標景氣走勢看,進出口運行有所放緩,景氣由偏熱趨于正常。 工業和港口貨物吞吐量運行則有所加快。 投資增長由較低轉向正常,物價保持溫和攀升,用電量、消費增長平穩,景氣保持在綠燈區。 目前廣東總體經濟運行處于周期中間階段,先行指標用電量運行保持平穩,依據景氣波動周期規律,如果外部環境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動,2008年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向上的可能性較大。 (二)2008年綜合預測雖然美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世界經濟前景總體仍然較好,國內宏觀經濟前景保持良好,廣東消費、投資、出口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受金融房地產政策調整影響,廣東第三產業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工業對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較低,第二產業將可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 因此,廣東經濟有望沿其內在慣性延續發展,維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結合時序預測模型和有關測算調整,2008年廣東本地生產總值將突破3.7萬億元,增長14.0%左右。 消費方面,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持續增加的城鄉居民收入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為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預計2008年廣東消費將保持平穩發展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1.2萬億元,年增長16.8%左右。 物價保持溫和攀升,漲幅在4%左右。 投資方面,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將對房地產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其他投資需求仍將保持較為旺盛,預計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增長在16.0%左右。 出口方面,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效應對廣東出口的影響將在2008年逐步顯現。 預計2008年廣東出口將突破4200億美元,增速回落到18%左右。 廣東以加工貿易為主,決定了進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出口的影響。 預計2008年廣東的進口增速也將有所放緩,進口總額接近3100億元,增長16%左右。 參考文獻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Globlization and Inequality,October Economics,World Economic Prospects,October Economics,Would a Slump in US House Prices Derail the Global Economy,Autumn 2006.世界銀行,2007年9月《中國經濟季報》。 (作者: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數量經濟;覃東海,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經濟學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魏雅麗,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金融學碩士。 )另外資料:
現貨和股指期貨有關聯嗎
首先,來看股指期貨對現貨股票市場的影響。 現貨指數成分股的價格波動和成交量都相應增加股指期貨的套保和期現套利策略,都需構建現貨股票組合。 并且,該股票組合走勢須與現貨股票指數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由滬深300(3469.066,-261.94,-7.02%)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指數成分股中大盤藍籌股所占權重較高,其與滬深300指數之間的相關性明顯高于小盤股。 因此,構建股票組合時,大盤藍籌股將成為機構重點持倉對象。 由此推斷,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大盤藍籌股價格和成交量波動都會明顯增加。 價值投資將成為市場主要的投資理念股指期貨推出后,投資者可利用股指期貨套保來對沖其股票組合的系統性風險。 這樣,投資者就可以放心持有其現貨股票,不會因為現貨股票市場的短期調整而拋售股票。 股票持倉時間的延長,將使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具有高成長性和業績優良的股票,從而使價值投資理念成為市場的投資主流。 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將影響現貨市場股指期貨價格在到期日,須和現貨指數價格趨同一致。 因此,其后結算價是由現貨指數按一定方法計算所得。 這種結算方式,會使現貨指數成分股的價格和成交量在到期日產生劇烈波動。 而波動程度的大小,將取決于股指期貨后結算價的計算方法和標的指數成分股構成的復雜程度。 由于滬深300指數期貨成分股較多,并且后結算價結算時間較長,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將會較小。 即便A股市場出現了到期日暴漲或暴跌效應,投資者也不必恐慌,應以不變應萬變。 到期日過后,股指又會趨于平穩。 股指期貨將助漲助跌現貨股指股指期貨價格通過套期保值策略和期現套利策略,向現貨指數傳遞漲跌。 當股票市場整體下跌時,投資者就會賣出股指期貨套保,從而使股指期貨下跌速度快于股票指數。 當兩者之間價差超過無套利區間時,期現套利盤就會買入股指期貨,并同時賣出股票,而股票的拋單又引發股票指數加速下跌。 這種期現市場的價格傳遞,就是股指期貨價格助跌股票指數的根本原因。 而程序化交易又將這種價格傳遞速度顯著提高,從而使股指期貨成為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反之,股指期貨也會通過價格傳遞來助漲現貨指數。 從上述四個方面可見,股指期貨推出前對股市的影響顯而易見。 至于推出后股市走向,將取決于市場系統性風險高低。 如果股市系統性風險過高,股指期貨將助跌現貨指數;如果股市系統性風險較小,在中國經濟和股市長期向好的背景下,股指期貨將助漲現貨指數。 通俗地講,熊市助跌,牛市助漲。 其次,來看股指期貨對現貨股票市場的沖擊:平抑股票市場泡沫推出指數期貨的意圖不外乎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尤其是給基金為主的機構們提供一個套期保值工具,從而緩解目前的單向做多心理,平抑越積越大的市場泡沫和由此導致的風險。 指數期貨是雙刃劍推出指數期貨是完善市場交易機制的必經之路。 但指數期貨推出的作用其實并不是單方向,而是雙向的,可稱之為一把雙刃劍。 從金融史的發展來看,股指期貨既可以作為套期保值的工具,同時也可成為投機者的工具。 股指期貨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股指期貨有做空機制,可規避股市下跌系統性風險,但也可能成為投機工具。 如高盛首席財務官薩拉·史密斯曾表示:在2007年大部分時間里,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貸款市場上保持凈空頭地位,因而從抵押貸款市場的熊市中獲利。 國際炒家顯然是依仗指數期貨的杠桿效應,不計成本的拋空大獲其利。 而另一方面,境外資金也曾大幅推高港股指數,在利用港股指數期貨獲取暴利的同時助推泡沫發展。 總體上,指數期貨一方面提供做空機制,改變單邊市的不合理狀況。 但其本身的杠桿效應,也很容易成為投機者操控的目標。 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指數期貨更是一個新生工具,必須弄懂了才出手。